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

建筑结构抗震

课程设计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:教学理念-课程设计

     本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。

1.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,在电子课件中结合影像、动画资料,提供丰富的、生动的、密切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,并将补充的文字、图片资料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参考。例如:介绍地震基本知识时插入最新地震(如汶川大地震)实况录像;介绍反应谱理论时插入振动台激振实况录像;介绍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插入动画等。

2. 按照“提出问题→分析、讨论→解决问题”的思路实行教学互动,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。除批改作业并及时订正错误、课程答疑等传统方式外,在课程网站的BBS上实现师生互动,及时反馈、及时改进教学。

3. 课程网站提供了“自测系统”,供学生检查学习效果时使用,自2006年初步建成以后,在每天限制一人访问一次的情况下学生访问人次达800人次。通过参加自测练习,学生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,学生成绩较上届明显提高。

4. 结构抗震涵盖了抗震理论、概念设计、构造规定等大量内容,实施开卷考试,重点考察学生对结构抗震的理解,不强调死记硬背。

5. 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加深了学生对结构抗震基本理论和内容的理解。

6. “爱课程”网是教育部、财政部“十二五”期间启动实施的“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”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。本课程在“爱课程”网站上建设学习资源共享平台,进行教学视频、教学课件、教学资料的共享,创建了教师学生在线共同学习、同步交流的学习平台。

课程重点

  本课程的重点包括地震的基本知识,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方法,场地、场地土的分类,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,液化土的判别及抗震措施,工程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分析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与底部剪力法,抗震概念设计、典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抗震构造措施等。

课程难点

 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1)专业知识难度:反应谱理论、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和工程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分析方法。同时,由于学生同时在进行钢筋混凝土、钢结构、砌体结构和木结构设计的学习,缺乏先修课程基础,因此设计构造要求也是一个难点。 2)英语教学:本课程采用全英语教学,其难度是大量的学术词汇、以及用英语讲解和表达全新的学术性知识,课堂教学需要让同学尽可能了解知识,课后需要学生自学和掌握。